在分享實際看醫生的經驗之前,

先來分享一下當初是如何找醫生的,

就當作一篇前情提要。

 

由於杞人是抱病來留學,

而且都是需要長期拿藥的那種,

在出國前就已經跟醫生討論過一些問題,

做好勢必會需要海外就醫的心理準備。

 

話是這樣說,但還是對海外看病感到很焦慮。

語言還有對於日本醫療體制的不熟悉讓我一直很想逃避,

而且身為研究生,能不能考上正式生還是個大問號,

如果直接就在日本看診而停掉本來在台灣的醫生,

萬一日後沒考上,台灣這邊要全部重新預約也很麻煩,

所以一開始是計畫第一年先自費多拿一點藥,

撐到暑假回國看病(繼續繳健保費中),

持續收集日本醫療資訊之後再慢慢轉成在日本治療。

 

但人算不如天算,

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,無法確定暑假一定能回國,

青光眼又必須要持續追蹤,無法等一年以上,

所以就提早開始找醫生了。

 

在海外看醫生最大的障礙之一不外乎就是:語言。

雖然我以前交換時也有在日本看過醫生(牙醫跟家醫)

那時候也是直接用日文看診,

但眼科跟身心科(杞人的兩大病)個人還是希望可以用中文解決。

好險前一陣子在日本生活板上,

有好心人士整理出東京台灣人醫生的名單。

 

[資訊] 東京可以說中文的台灣人醫師跟診所整理

(再次感謝好心板友以及PTT的強大)

 

另外東京都也有提供醫院跟藥局的搜尋引擎,

東京都 医療機関・薬局案内サービス

這個網站的好處是他有很多搜尋方式,

醫生的語言就是其中一個(対応できる外国語で探す)。

 

個人先用上述兩個方式找到目標醫院之後,

再用網路爬了一下評價,最後決定要去哪間診所看。

在台灣大家多多少少都對自己身邊哪間醫院比較好有些概念,

但來到日本之後真的就只能多參考別人的分享了。

這也是我為什麼想寫分享文的原因,

其實本來只是想分享一下看眼科的經過,

但前面寫了一些開場白(aka廢話)跟找醫生的方式,

意外的篇幅就蠻長的了,

所以想說把找醫生的過程獨立出來可能比較好。

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對於日本醫療的認識,

有獨立一篇也比較好做更新。

 

另外,如果不是一定要會說中文的醫生的話,

分享一下之前交換的時候自己找醫生的管道(適合留學生),

那就是透過學校的保健中心轉介

一般來說大學都會有自己的保健中心,

發給留學生的學校導覽手冊通常也都會有健康管理的資訊

我當時在早大交換的時候完全不覺得那跟我會有關係,

好死不死在回國前五天就被我用上了。

 

我那時候手指不知為何突然過敏,又癢又腫又痛,

又因為是食指,做很多事都很不方便,就決定還是看一下醫生。

但實在不知道怎麼找比較好,突然想到還有保健中心,就去了一趟。

保健中心的人看到我的手還說:「哇,真的好腫。」XD

然後就給了我適合的診所資訊(學校附近的一間綜合小診所),

還教我要怎麼跟他們說我要看什麼,實在是很佛心。

雖然沒有用到是最好,

但有需要的時候不要忘記善用學校這個相對有保障的資源喔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21世紀杞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